
機場管理局近日發表興建第3條跑道的可行性。筆者有以下意見:
筆者認為如機場管理局的數據是真實的,興建第3條跑道的方案是需要考慮的。政府作為香港的管理單位,應以全局及長遠眼光來設計香港的未來。因此,筆者認為:
1. 政府應先考慮香港在未來10年至15年在廣東省、中國南面、全中國至全世界的定位。
2. 香港會否成為南中國的運輸終站?國際航空樞紐?
3. 政府/港人會否懼怕成為南中國的一部份?
4. 香港連接中國的海陸空交通安排如何? 會以競爭還是合作還是互補方式安排及興建?
5. 筆者認為政府可考慮將現時機場大樓(附圖紅色圈)移向附圖綠色圈。再將機場現時中央部份興建第3條跑道。
6. 港珠澳大橋香港交匯處為附圖黃色圈。
7. 政府亦應提議港珠澳大橋重新考慮興建鐵路,將澳門及珠海機場的人流盡快匯入香港。由於珠海機場已被機管局收購,擁有20年的使用權,那只餘下澳門機場如何合作。
8. 機場博覽館方面,即時向港鐵收回廣深港高鐵站的管理權,將樓面面積改給博覽館使用及管理。
9. 對於明報2011年1月26日引述機管局主席於中場範圍耗資70億元興建設有20個停機位的5層高中場客運廊,以及一條跨場滑行道,每年可讓約1000萬名旅客登機及下機。機管局一方面表示現時2條跑道已經飽和,那機管局所指的1000萬旅客是否新增的旅客?是以2條跑道還是3條跑道?如以2條跑道計算,即機管局有信心以現時的設計可再支持多1000萬旅客的容量,那何須急於興建第三條跑道?如是以3條跑道計,可否先提議使用中場作為第三跑道?沒有跑道何來旅客?
筆者認為如機場管理局的數據是真實的,興建第3條跑道的方案是需要考慮的。政府作為香港的管理單位,應以全局及長遠眼光來設計香港的未來。因此,筆者認為:
1. 政府應先考慮香港在未來10年至15年在廣東省、中國南面、全中國至全世界的定位。
2. 香港會否成為南中國的運輸終站?國際航空樞紐?
3. 政府/港人會否懼怕成為南中國的一部份?
4. 香港連接中國的海陸空交通安排如何? 會以競爭還是合作還是互補方式安排及興建?
5. 筆者認為政府可考慮將現時機場大樓(附圖紅色圈)移向附圖綠色圈。再將機場現時中央部份興建第3條跑道。
6. 港珠澳大橋香港交匯處為附圖黃色圈。
7. 政府亦應提議港珠澳大橋重新考慮興建鐵路,將澳門及珠海機場的人流盡快匯入香港。由於珠海機場已被機管局收購,擁有20年的使用權,那只餘下澳門機場如何合作。
8. 機場博覽館方面,即時向港鐵收回廣深港高鐵站的管理權,將樓面面積改給博覽館使用及管理。
9. 對於明報2011年1月26日引述機管局主席於中場範圍耗資70億元興建設有20個停機位的5層高中場客運廊,以及一條跨場滑行道,每年可讓約1000萬名旅客登機及下機。機管局一方面表示現時2條跑道已經飽和,那機管局所指的1000萬旅客是否新增的旅客?是以2條跑道還是3條跑道?如以2條跑道計算,即機管局有信心以現時的設計可再支持多1000萬旅客的容量,那何須急於興建第三條跑道?如是以3條跑道計,可否先提議使用中場作為第三跑道?沒有跑道何來旅客?
謝謝你一月二十六日的電郵。我們已把你的意見轉交香港機場管理局參閱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(王戀代行) 27/1/2011
回覆刪除你在2011年1月26日就主旨事宜分別發給行政長官辦公室、政務司司長辦公室、個別政府政策局、個別機構及規劃署(經電郵地址 : tspd@pland.gov.hk )的電子郵件已經收閱。
回覆刪除我們現正就你電郵內與城市規劃範疇有關的事宜/意見進行跟進,並會儘快給予回應。
規劃署署長
(吳志國 代行)28/1/2011